1、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在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中。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经演变。
3、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1933年)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主题“功能城市”发表《雅典宪章》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4、自由式布局:自由式布局在古代城市规划中也很常见,特别是在一些山水城市,如苏州。这种布局形式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街道和建筑群的布局灵活多变,因地制宜。在风水理论的影响下,城市的水系、道路和建筑往往与地形地貌紧密结合,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5、我国古代城市从以政治为主到以经济为主最后发展为政治经济军事一揽的综合性城市,均伴随着城市规划的演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是“市”的发展:从没有到有,从“日中为市”到集中设市,从封闭型市场到开放性商业街,这完全体现了经济区域规划的发展。
1、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由于各封建主、各城市共和国之间常有战争,一般都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地带,四周有坚固的城墙。中世纪早期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环状和放射状为多,以后工商业发展,也建造了一些方格网状城市。特别是一些无历史遗迹的新建城市常采用方格网状的规划布局。
2、要塞型:城市是最早的军事要塞,以后发展成为新社会的核心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2)城堡型:城市是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 3)交通型:城市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的地区,四周以坚固的城墙包围。
3、权当我复习一遍:城市环境较好 城市自身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轮廓线 3 城市内建筑的材质、形体、形式有着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特定的视觉秩序 4中世界的城市离不开教会、市场和城墙三个要素,教会是城市的核心文化和保护者。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城镇景观和空间布局特色,不仅体现在教堂的位置和布局上,还体现在城市环境景观的丰富多彩上。城市中的广场、街道、建筑风格等,都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独特的魅力。这种城镇景观和空间布局特色,不仅反映了宗教精神,还展现了城市规划者的智慧和创造力。
解构主义大师弗兰克·盖里在加州圣塔莫尼卡的荷兰殖民风格小屋,历经多次改建,最终成为了解构主义的代表作之一。盖里保留了原有结构,通过东、西、北三面的扩建,引入单层坡屋。新增部分采用了不规则的体形与裸露的材料,如瓦楞钢板、铁丝网等,使得建筑看起来像是仍在施工中。
《城市设计》(修订版)一书,由埃德蒙·N·培根精心编撰,他以其卓越的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将历史上的城市规划实例与现代理念紧密相连。培根通过对伟大建筑师和规划师的生动描绘,揭示了他们如何塑造并影响了城市的后续发展,使之得以世代传承。
《城市设计》(修订版)一书,作者埃德蒙·N·培根凭借其卓越的图文表达,将历史案例与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紧密相连。他深入剖析了过去杰出建筑师和规划师如何塑造并影响后续城市的发展,展现出设计的传承力量。
总的来说,《城市设计》(修订版)不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部通过生动实践展现城市设计魅力的佳作,值得城市规划爱好者深入研读和借鉴。
产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规划设计也因此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概念,格迪斯倡导区域规划,而恩文则总结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规划实践。巴黎改建和“企业城镇”的建设是城市规划设计实践的重要例子。
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科学技术发展,价值观念变化,对城市规划设计产生深刻影响。《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分别在1933年和1977年作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历程中的里程碑,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
上海城市规划演进历程可追溯到1957年,当时成立了上海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直属上海市人民委员会,作为事业单位。随后在1959年,更名为上海市城市建设局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归属城市建设局领导。1962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与该机构合并,形成了上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继续为人民委员会直属。
综上,现代城市设计的缘起可追溯到工业革命后的城市规划实践,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功能分区、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多个阶段,如今正朝着更加综合、可持续、智能化的方向发展。